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精细化服务“组合拳”助力申城旧改跑出加速度

  这几天,上海旧改基地捷报频传——黄浦区新昌路1号地块北块签约征询创出两个100%的新纪录,杨浦区单体体量最大的89街坊创下本市超大型基地首日签约最高纪录,虹口区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东余杭路(一期)旧区改造项目首轮征询获得高比例通过……

  当旧改跑出加速度,盼望着早日过上品质生活的老百姓,其获得感和满意度也不断上涨——无论是在签约现场,还是在地块高比例征询通过发布会上,或是在搬家卡车上,笑容是最常见到的表情,“开心”是最常听到的话语。

  旧改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事关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事关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能获得这样高比例的征询通过率和搬迁率,方方面面的精细化服务“功不可没”,这些服务围绕群众多种多样的旧改需求,不断提升着这项民心工程的满意度,也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上海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评价。

  在旧改过程中,正是一个个小细节,积累起了百姓对旧改的获得感。多个旧改基地针对居民个性化需求,创新工作模式,形成精准有效的“组合拳”,推出量身定制、务实管用的措施。无论是“老书记工作室”“党建服务站”等创新机制,还是融合App信息查询、VR(虚拟现实)看房等科技手段,都凝聚了多方合力开展精准服务保障的智慧和汗水。

  从“热切盼望旧改”到“积极配合旧改”,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增强了。

  “一户一策”机制创新,精准对接居民个性化需求

  不断突破旧改重点难点,上海赋予一地块一方案,将百姓困难化为创新方案,让百姓愿望成为美好现实。一项项充满温度的创新举措,赢得了老百姓对旧改的支持。

  踏进新家的门,张阿姨笑着打了好几个电话向“老书记”道谢。原来,张阿姨与女儿双双身患重疾。她们所在的杨浦区大桥街道89街坊在旧改过程中,邀来退休的居民区书记组成“老书记工作室”,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名“老书记”在了解她们的情况后,和经办人一次次主动上门探访,“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帮助她们签约、找房、搬家,圆了母女俩的新居梦。

  “一户一策”,这是上海在旧改征收过程中创新机制的一个缩影。今年,黄浦、杨浦、虹口纷纷“重磅推出”区域旧改史上体量最大的房屋征收项目,涉及居民人数多,征收组面临的个性化需求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多。各旧改指挥部联合各方形成合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靶心”,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138街坊旧改项目,在基地上建起了“党建服务站”,党员们为征收地块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服务。在街心花园、人行道、弄堂口,21个开放区域成了日常接待场所,让居民更轻松地找到“援手”。同时,街道还安排了3个人民调解组,为因家庭矛盾影响签约的居民开展调解工作,以专业知识和热忱服务为一户户居民排忧解难。

  51次——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里地块旧改过程中,街道牵头召开听取居民对征收方案意见建议的座谈会的数量。这些座谈会分成多个专题,回应居民提出的个性化需要——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希望留在中心城区,享受就餐、就医等生活便利的迫切愿望,经办人代为寻找房源信息,提供给老人、大病患者更多样的选择;针对宝兴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情况,旧改期间仍持续推进养老健康服务模式;面对不少居民提出搬迁后创业或就业难等共性问题,黄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专门出台了《助力旧区改造倾力做好安置对象就业创业服务的操作口径》,加强培训、推荐岗位。

  科技赋能精准服务,针对性解决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安置房源在哪里?补偿安置款怎么算?自己的方案是否公平?这是旧改中几乎每个居民都关心的问题,这类信息的公开透明是阳光征收政策落实的基础,也是启动旧改时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来源。沪上不少基地创新推出了多种高科技手段,精准服务“地块网友”,为精细化服务不断提供新式“武器”。

  今年初,虹口区嘉兴路街道138街坊启动旧改时,工作人员提前与被征收居民加微信,线上联系覆盖率近100%。这使得在旧改过程中,工作人员能与每一位居民及时沟通互动,做好解释和调节工作,也解决了各类突发情况。

  在黄浦区501、504街坊旧改征收基地办公室里,居民可以在几台电子签约、信息查询触摸屏系统上查询最关心的问题,省时省力。这项获得3项国家专利的技术,已经在全市征收基地推广使用,并且正根据居民需求不断升级迭代。

  针对旧改地块中普遍的人户分离情况,黄浦区首创“旧改征收全球直播”,让身处世界各地的居民同时观看直播选房摇号、签约现场、搬场仪式等旧改全过程。这场全球直播在线累计观看人次突破了900万,居民发言、点赞超7000条。

  前不久,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山寿里地块旧改生效启动摸号选房,眼看“手机上看到的房子”就要成为新居,现场气氛热烈。原来,征收组联合第三方利用VR科技,推出360度“云”看房服务,并在“虹口北外滩”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看房二维码。上线当天,吸引了数千名居民“云围观”。这个“炫科技”省去了居民多处看房的车行劳顿,让一切尽在“掌”握。(记者 顾一琼 单颖文 蒋竹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7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