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

  今年的江苏省人代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江苏六个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江苏省会、科教大市,南京有着丰厚科技创新资源,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上责无旁贷。如何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会场外,南京市相关部门、科技企业、新研机构负责人畅谈发展思路,共同发力,为南京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贡献力量。

  使命在肩: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二字被提及40多次。无论是回顾“十三五”和2020年发展成绩,还是部署今年工作、展望“十四五”,都对“创新”着墨最多。

  在创新上,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被寄予厚望。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全会上,13个设区市被一一“点将”,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其中对南京的要求是: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南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连续四年出台的市委一号文件均聚焦科技创新,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

  去年底举行的中共南京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确定城市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前不久提交南京市人代会审议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南京未来5年要建成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对未来五年创新名城建设目标,南京进行了具体细化——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4.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左右。

  这些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彰显出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为全省“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强支撑、奋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的首位担当。

  南京实践: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对于南京来说,创新早已谋篇布局。

  近日,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显示,南京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

  建设创新名城,是南京顺应大势、立足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作为我国的科教重镇和全国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7年底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以来,连续四年召开部署创新的新年第一会、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打出优化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南京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0年,南京持续发力创新名城建设,创新竞争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南京市跃升至202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1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科创森林积厚成势。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13家、总数超400家,新增孵化和引进企业3538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800家、总数突破65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万家、增长50.2%。第二届南京创新周达成合作成果346项,总投资超千亿元。

  平台体系加快构建。推进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形成高新园区“1+15”管理体系。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等重大成果,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集聚新研机构45家。启动共建中科院麒麟科技城,紫东科创大走廊展开布局。新增城市硅巷40万平方米。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完善“创业南京”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853名。推进“生根出访”“百校对接”,启动大学创新港、“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建设。9600多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08亿元,增长29.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1.93件,居全国第三。

  面向2035,南京明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十四五”时期,南京将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接下来怎么干?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功能,大力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

  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院士表示,南京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紫金山实验室必须贡献力量。新的一年里,紫金山实验室将加大力度引进一流人才,聚合全球创新资源,凝练重大任务科研目标,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试验环境,推动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全力以赴争取“十四五”良好开局。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说,“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省委赋予南京“十四五”发展的使命要求。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和紫金山实验室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在成为南京向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峰”攀登的关键支撑。中心以绿色技术创新为重点任务,提升任务攻关核心实力。面对破解重化围江、污水治理、生态安全等“卡脖子”技术问题,牵头组织加盟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集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为高水平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下一步,中心将在原始创新上继续发力,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技术团队加盟,推动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加快成为生态环保领域原创技术输出地。在源头创新上再发力,以生态健康、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攻关方向入手,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助力跨越科技成果转化鸿沟。

  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糜长军说,今年,研究院还将承担创新孵化器的功能,围绕交通新基建、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开展专项研究,解决交通行业痛点问题,提升企业和行业的自立自强能力。

  市科技局局长方靖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抓住创新名城建设这一战略抓手,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布局南京。高水平建设麒麟创新基地,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瞄准综合交通、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基础设施。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形成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

  六合区科技局局长孙波说,今年,六合区将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落地为关键抓手,全力推进科创企业森林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引进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0%,努力为“南京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贡献板块担当。

  作为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研究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作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春燕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井喷时期,研究院将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专业的技术团队、优质的技术服务,立足南京、辐射江苏、面向全国,打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创新中心、应用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由德国海归人才团队创立,专门研发基于新型毫米波雷达技术的智能驾驶系统。楚航科技创始人兼CEO楚永焱说,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公司将推进毫米波雷达的科研攻关,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把中国毫米波雷达产业沉淀下来,并打造能与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竞争的中国品牌,努力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南报融媒体记者 毛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7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