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要闻

扮靓水环境,做活水经济,彰显水效益 泰州姜堰“河长制+”打造生态幸福河

  近日,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甸河村66岁村民丁为国专程来到该区水利局,将一面印有“科学治水惠民生 水清岸美百姓赞”的锦旗送到局长许健手中,代表全村村民对该局实施的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治理工程表示感谢。

  丁为国家住白南河河边,见证了白南河的变迁。白南河长1.4公里,是泰州古盐运河的重要支河之一。丁为国说,小时候,他看到的白南河,水清见底,鱼虾嬉戏。后来,白南河受到损害和污染,河坡坍塌、淤积严重,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每到夏季臭气熏天,沿岸居民怨声载道。去年7月,姜堰区水利局牵头整治白南河,铺设污水管网4.8公里,封堵排污口36处,清理垃圾杂物1500吨,砍除杂树3000棵,拆除违建10处,绿化护坡6500平方米。如今的白南河“脱胎换骨”,重现碧水清流。“河通了,水清了,岸绿了,农业灌溉也不成问题了。村民们每天晚上河边散步赏景,呼吸新鲜空气,心情舒畅了,精神也好了,别提有多幸福!”丁为国笑得十分开心。

  近年来,姜堰创新实施“河长制+”模式,全面治理区域水环境,大力发展“水旅游、水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形成示范叠加效应,持续擦亮“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的水韵姜堰新名片。

  数九寒冬,白米镇拜官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现场,处处热火朝天,工人们忙着栽植榉树、乌桕树、黄金柳、桂花树等花草苗木。放眼望去,沿河两岸的护坡绿化已初露芳容,形成了一幅水清、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这几年,姜堰以“河长制+生态治理”模式,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投资数亿元生态治理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单塘河、东方河、龙叉港、十字沟、尤北中心河、庄心河等区镇村骨干河道,因地制宜采取清淤疏浚、护坡绿化、水土保持、拆坝建桥、水系沟通、水景美化等措施,再现清流绕村景观,打造了一条条人民满意的生态幸福河。

  时下,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淤溪镇周庄村每天仍迎来不少省内游客,欣赏垎田风光,购买新鲜年货。村民们感慨地说,村庄掀起旅游热,河长制工作功不可没。淤溪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境内河道总长近400公里。淤溪镇率先践行“河长制+乡村旅游”模式,全域治理扮靓每条河流,深度挖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周庄村的垎田文化旅游资源,开辟农夫集市、漂浮菜园、垎上渔场、沙滩冲浪等特色景点,精心打造千垎田园景区,塑造了以水道为主线、景观为节点、游船为串联的垎岸文化,成为游客向往的特色观光区。

  许健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放大周庄“河长制+乡村旅游”的典型效应,做活水文章,深度挖掘里下河地区特色鲜明的民俗底蕴和文化传承,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河长制+脱贫攻坚”是姜堰又一大特色。在周山河张甸镇河垛村段,只见3名工作人员身着橙黄色救生衣,乘着自动化保洁船,清除水里的杂草和漂浮物。“河湖美了,咱们也有了稳定收入。”61岁的低收入农户周稳山是张甸镇推广“河长制+脱贫攻坚”模式的受益者。据了解,该模式以治水护水为支点助力精准脱贫,推动河长制与脱贫攻坚同向发力。去年,张甸镇成立专业河道治理管护公司,先后吸纳13户低收入农户从事河道保洁、绿化管护、生态放养等工作。目前,该模式已在姜堰区形成链式示范效应,全年定向扶持低收入农户144户,河道疏浚与保洁实现产值482万元,生态管护总收益逾100万元。(记者 钱宏斌 特约记者 丁明玥 通讯员 陈立俊 孟俊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60
收藏
分享